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反过来,如果你想要得到不同的结果,那么就要从不同的观点出发,看待整个互联网。
YouTube的定位
YouTube,去年10月份被Google以16亿美元的高价收购。YouTube作为互联网中的一个不同人眼里的看到的YouTube又是什么?
- YouTube是一个视频分享的站点
很多人将自己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然后再在自己的Blog空间中嵌入代码显示视频,从而达到和朋友分享视频的目的。 - YouTube是一个个人作秀的平台
不少默默无闻的人,通过在YouTube上上传自己作秀的作品,获得大量的眼球。 - YouTube是一个用于宣传歌手的平台
不少娱乐界的公司都和YouTube签署合同,专门在YouTube上播放新人红人的视频,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 YouTube是一个推广大量广告的平台
Google看到的就是YouTube上巨大的访问量,可以提供销售大量广告的机会;现在Google还在视频中嵌入广告,使得广告无所不在。 - YouTube是一个社会网络
千千万万的YouTube注册用户,是一个不可忽略的SNS啊。 - YouTube是一个消耗大量网络流量的网站
YouTube的网站运营靠的就是烧网络流量。 - ……
YouTube的使命
在介绍“使命”观点前,我先介绍“使命”是什么概念。“使命”的定义是,一个网站肩负着一个任务,而为了这个任务使用的手段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使命带来的副效应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可能是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使命的价值。
那好,在我的“使命”观点里,YouTube的使命是“找出每一年中最受欢迎的十部短视频”。
YouTube使命算法分析
“找出”是一个算法问题。算法通常指整理数据计算得到一个结果。在计算机世界里,算法需要设计。算法设计涉及原始数据、CPU计算、数据通道、内存、结果保存等。算法的好坏是有衡量的。譬如计算时间、所需内存大小、结果优劣等。为了最求最优解,算法需要不断地调整。而且随着事物的变化,算法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YouTube在这么个使命情况下的计算过程。
首先,使命并没有提供数据,那么算法还包括数据收集的过程。这个数据的收集过程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艰难的过程。因为数据来源于用户的上传,所以如何鼓励用户上传、如何控制上传的视频数据是符合格式的而且还需要是合法的、如何避免视频数据重复等都是整个算法的一部分,而且这一步是关键的,没有数据,算法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使命中并没有明确CPU,那么能够使用的CPU是不确定的,需要根据使命进行设计。CPU是整个运算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现在看来,YouTube使用的CPU不仅仅包括服务器端的CPU、浏览者使用终端的CPU,最为重要的是使用大量访问者浏览者的大脑。而人脑是YouTube使用的最好CPU,缺少了人脑CPU,这个使命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前的计算机没有足够的人工智能去判断视频的受欢迎程度。所以这个计算过程中,只能通过使用人脑CPU。然而人脑CPU的指令非常复杂,要有效地设计基于人脑CPU的程序,需要非常天才的设计人员。不过显然YouTube里有这样的天才们。
接着,整个计算过程中需要数据的传输,从中心CPU传到大量的人脑CPU上去。而现代快速的Internet宽带连接,完成了中间的数据通道。这些数据通道也只有这几年才真正建立此来。YouTube可是说是第一个真正充分利用这些数据通道的平台。通过高速的数据通道,分布式计算从真正发挥其不可限量的作用。而且YouTube把计算扩展到人脑上,更是一种创新。
还有,YouTube的内存不限于服务器的内存、浏览者电脑终端的内存,也包括浏览者的记忆。海量的数据,在各处生根发芽了。
最后,YouTube成功地完成了它的使命。你现在可以享受这个使命得到的结果: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列表。而且YouTube完成使命的同时,也为其自身带了16亿美元身价,而且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广告市场,而且还初步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社会网络。
UGC和人脑CPU
UGC,User Generate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产内容。有人从UGC的角度来看到YouTube的成功。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原始数据的收集过程中,确实是用户生成内容。但如果单纯从UGC的角度来看一个网站的成功,那就会更多地看到以用户为主的做法。而实际上,驱动UGC的是后面隐藏的算法,而这个算法实质上就是把用户看作是整个分布式计算的一个计算单元(人脑CPU)。用户重要,而整个算法更为重要。算法的设计决定了用户的作用。而如何充分利用每一个计算单元(也就是每一个用户)的计算能力, 就看算法的设计了。
YouTube这个算法是成功的,成功在于它充分利用了千千万万的人脑CPU。而利用人脑CPU计算的方向也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一个方向。至少可以说这是互联网中的一个必然方向。这个可以从近年来,SNS社交网络的火热就是基于这一方向。
使命扩展与思考
其实十大这种概念在中国BBS上是非常流行的,譬如BBS上有今日十大、年度十大等等。可是由于BBS的限制,并未形成一股Internet全球计算的模式,所以这个BBS的互联网并没有像YouTube一样成功。
不看BBS,来看看豆瓣 。如果豆瓣的使命变成“找出每一年最受欢迎的十本书”,那么也可以同样地作相关的分析。当然豆瓣也带来了其他效应。
这个十大还可以扩展到很多方面,譬如超女就是要“选出每一年最受欢迎的十个年轻女歌手”,如此等等。如果你要做新一个YouTube,从这个十大思想出发,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网站需要生存,靠一个使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资金,也就是风险投资。而一个使命是无法说服VC的,能够让VC投钱的,是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不过,可以放心,如果一个网站的使命已经知道了,其相关的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也就会在不远的时候浮现出来的。
那么,如果你要做一个网站,你知道这个网站的使命了没有?
Pingback: » 200th bo & 2008 « 周仁建寻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