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07

Opera Mini以及手机互联网

Opera Mini 4出来一阵子了。

Opera Mini的一个主要特性是针对手机在服务器端对网页进行渲染并进行相关压缩,从而使得下载到手机的网页要比原有网页的尺寸大大减少。而Opera Mini 4的一个新特性是支持带有JavaScript的网页,而且尽量保留原有网页的CSS样式,使得浏览的网页和桌面看到的网页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还支持比较复杂的AJAX应用。对于iPhone内置的Safari浏览器,Opera Mini的体积非常小,只有100k不到,几乎适用于市面上所有高端低端的手机。在速率不高的GRPS网络上,就有很好的用户浏览体验。我个人就是一个Opera Mini的忠实Fans。Opera在Opera Mini出来(记得Opera Mini应该是2006年出来)之前,已经为多款手机做内置浏览器。而其将普通网页的布局调整为适合手机屏幕大小而不出横向滚动条的布局,就大受欢迎。

这里,我不再深入探讨Opera Mini浏览器的技术。我更多地想谈一下Opera Mini在手机业中带来的一种商业模式。

首先,Opera Mini浏览器是免费的,其中提供服务的中转服务器也是免费的。那么Opera公司提供这款广受欢迎的产品,怎么盈利?我从Opera Mini 2到Opera Mini 3到Opera Mini 4,我发现其浏览器导航首页的链接各不相同,可以说上面每一个链接都非常值钱。而且,我相信Opera Mini会针对不同语言的版本会有针对性地列出对应地区的网站链接。这可是说一种广告模式。不过尚未知道Opera是否在不远的将来加入其他的广告形式。

其次,Opera Mini是一种转接手机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产品。大家都知道手机用户比互联网用户要多上几倍,而如何将这大几倍的用户接入到互联网上来,则是一个非常大的蛋糕。如果说90年代末的浏览器大战再次出现的话,那么手机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接口上必然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场地。那么如何连接手机到互联网,是否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呢?

还有,Opera Mini对待手机的态度是,所有手机都是一个瘦客户端,而很多工作都转移到Opera Mini的中转服务器上来完成,其中转移的部分使用J2ME的MIDlet。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模式。不仅解决了手机机型以及适用性的问题,而且在对软件服务升级上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已经是面向互联网产业的。加入有一天Opera Mini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特定的链接,譬如社交网络或者其他特定的功能,那么这就是非常大的一个用户群。这极有可能是像即时通讯的IM软件一样,可以圈上全球几亿的用户!想象一下,Tencent的QQ吧。

手机产业已经经历了Feature Phone时代,现在还在Smart Phone的高速发展时期,而最后一定会走向所谓的Service Phone。而Service Phone的概念是,手机是一款提供服务的设备,而提供服务的是运营商,或者是随着数据网络速度越来越快,最终转移到互联网上来。而现在互联网上提供的服务会类似的转移到手机用户上。可以想象,现在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应用都转移到手机上来,这是多么大的一块蛋糕。

手机和互联网结合是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下具体操作的是怎么样的呢?是以手机为主,逐渐让互联网企业介入来呢?还是说依旧以现在互联网产业为主,入侵手机呢?对此,不得不关注两个巨头,Google和Nokia。Google以搜索引擎起家,现在统治着互联网广告的市场,但是今年早些时候,它已经吹响了它进军手机市场的号角:以开源的Android操作系统,打造新一代的手机网络应用平台。Nokia,全球最大的手机供应商,其旗下的Symbian操作系统占据了60%以上的手机,而Nokia已经开始推广它的Widsets平台,而且它也开始了进军互联网之旅。毫无疑问两者各自坐拥一方的优势,而虎视眈眈另外一方的地盘。不容置疑,必有一场不见血的大战。

在两中不同的做法当中,Opera Mini似乎选择了中间的一种方式,但是依旧是偏重于互联网的方式。

那么,作为一家手机操作系统的科泰世纪,又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在手机互联网、互联网手机中谋求最好的发展机会呢?手机行业中每一个人又应该如何对待将要来临的改变呢?

Posted in Android, Opera Mini, Widsets, 互联网, 手机 | Leave a comment

从7天到1秒的通信革命谈及Twitter饭否

在古代,要传达一条信息,比较常用的是书信,有人送信,方式多数是骑马。如果要加急,则可以使用驿站的五百里加急的方式来传递。当然也可以通过把书信绑在鸽子的脚上,让鸽子飞来飞去,完成信息的传递。有时还可以使用点放烟火的方式来传递简单的信息,譬如万里长城的烽火台。

工业革命让人类文明走进了机器时代,也带来了交通工具的变化,传送书信可以用汽车、轮船等来传递。电子革命则为信息传递带了根本的变化,电报、电话的发明,实现了远程通信。而收音机、电视的发明给广大人民带了新的娱乐方式。计算机革命则给现在的社会带来不可想象的改变,互联网不仅带来了信息爆炸,还带来了新的产业,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上有不同的交流方式。譬如,展示个人主页,写博客,摄制个人Video,论坛发帖拍砖,BBS灌水留言,邮件组讨论问题,Twitter饭否),即时通信聊天或者聊天室聊天, 等等。

在这里,我们来看一个趋势:

  • 书信进行通信的话,大概需要3~5天的投递时间,一个来回需要1~2周的时间。
  • 通过写Blog进行交流的,写一篇不长不短的博文,需要30分钟左右,而自发表到正常读者读到,可能需要半天的时间,甚至是一个天的时间。如果读者留言评论,则作者收到评论可能也需要半天的时间。
  • 通过Email进行交流,一封普通email大概5分钟或者2、3分钟,如果双方都在线,基本上一个来回也就10分钟或者更短。
  • 使用手机短信进行通信,则写一条短信大约30秒,发送过程大概5秒,而收到短信回复,也需要30秒时间。
  • 使用即时通信(IM)进行交流,那么写一句话发送可能需要10秒,一个来回可能就20秒左右。
  • 电话或者是基于互联网的IP电话,则一句话的来回也就是5秒之内吧。

基本上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越来越来越短。

今年2007年,有一个用得非常广泛的应用就是Twitter(国内是饭否),它的一个目标是用更快捷的速度随时随地把“我正在做什么”的信息与朋友共享。能够和各种即时通信工具进行绑定,还可以和手机进行绑定,做到随时随地的共享。而一条Twitter记录,通常控制在170字以内,也就是一条记录可以在1分钟内完成。

我发现,自从大家开始使用饭否(类Twitter)之后,朋友们写饭否要远勤快于Blog了。对此我认可的一种解释是,时间是一个问题,写一篇Blog需要30分钟会给人一种压力:这是一个大任务。而写一个条Twitter记录,则只需1~2分钟,一般人都可以轻易地完成而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在使用饭否过程中,我一开始试用了一阵子用MSN绑定饭否的做法,后来我发现饭否的朋友发信息的频率实在多了,频频的饭否信息非常影响我的注意力,所以我把MSN和饭否的绑定去掉了。而回归到一天收到查看饭否10次左右的方式(不是很方便的说)。

虽然说通信已经可以支持1秒一个来回的通信,可是我们真的需要如此通信方式吗?还是说 Twitter的方式更适合我们?如果说1分钟的Twitter记录要优于30分钟的Blog记录的话,那么下一个成功的应用是什么样的1分钟Twitter记录呢?还是7秒钟的XX记录呢?

下一个通信革命的产品是什么?

Posted in 互联网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