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手机

手机行业

寻呼机、手机与互联网

从寻呼机到手机再到……

寻呼机和手机

1997年的时候,可以说是寻呼机到处可见;2000年的时候,还可以见到寻呼机,不过那时手机已经出现在大学生手中了。而之后寻呼机似乎一下子消失了,而手机一下子全冒了出来。到了今时今日,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而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是带着手机上课,而广大农村的农民也是带着手机去下地了。大家都在说笑,说城市里的乞丐都手拿手机了,这就是手机的时代。全国有几亿的手机用户,而手机数量则正在按照上亿的更新率。而2008年见到寻呼机,已经觉得见到怪物了。

寻呼机,是一个能够单向传递短信息的机器。其他人需要寻找机主,先打电话到Call台,报出想说的一句短话,由服务员转发到寻呼机上。机主收到消息后,可以选择回电。这就是单向短信息的机器。

现在无人不知的QQ,也就是原来的OICQ,最早中文名称叫中文寻呼机,是腾讯公司的拳头产品。而腾讯的英文名称叫Tencent,译为中文就是十分,也就是一毛钱。有一个说法,就是马化腾他们最初开发中文寻呼机的时候,就是要做网上的寻呼机,而打算收费为每条信息十分钱。这一毛钱其实也是原来寻呼机的一次寻呼费用,这也正好是现在手机发一条短信息的费用。

寻呼机的消逝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世人,那是一个被淘汰的产品,而现在手机短信息和网络聊天的QQ都赚的盘满钵满,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启示。同样是短信息,手机和QQ的用户数量都已经是上亿用户了,而每年的营收都超过数十亿,这是怎么样的一种规模?而2000年的时候,谁看到这个规模?

这个世界不是独立的,短信息的发展,手机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2000年存在互联网泡沫,而现在2008年互联网则依旧告诉发展,国内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都是互联网公司,而市值都已经超过百亿美元。如果没有网络,就不会有搜索,也不会有网络聊天,也不会有电子商务,而手机短信息很大一部分来自互联网的外延,那么手机短信息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寻呼机是一种单向接受信息的设备,而手机是一种能够双向接受和发送的设备,这就决定了寻呼机被淘汰的必然性。手机现在不仅是打电话发送短信息的设备,手机更是互联网的终端,和PC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获取更多的资讯。随着手机功能的逐渐加强,手机越来越像一个PC电脑,而Feature Phone、Smart Phone、Service Phone等概念,已经把手机和PC的界限慢慢模糊了。而越来越多的PC应用也开始转移到手机上,所以在手机上看到完整的email客户端、浏览器、聊天工具等都已经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手机已经不再是寻呼机的替代物。同样,腾讯的QQ也不再是寻呼机的网络版本。QQ已经是集成了所有互联网上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应用,包括博客、游戏、电子商城、娱乐门户等。手机和QQ的发展可以说是同步的。又或者可以说,手机的发展会跟着互联网的发展,甚至超出互联网的发展。

那么手机后面还会走到哪里呢?Social Networking Mobile?全能智囊?嵌入人体设备?我现在说不上来,隐约感觉手机的进化历程才刚刚开始。

(很久没写这个Blog了,以上是好几个月前写的草稿,现在修改整理一下发布出来。)

Posted in 互联网, 手机 | Leave a comment

Opera Mini以及手机互联网

Opera Mini 4出来一阵子了。

Opera Mini的一个主要特性是针对手机在服务器端对网页进行渲染并进行相关压缩,从而使得下载到手机的网页要比原有网页的尺寸大大减少。而Opera Mini 4的一个新特性是支持带有JavaScript的网页,而且尽量保留原有网页的CSS样式,使得浏览的网页和桌面看到的网页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还支持比较复杂的AJAX应用。对于iPhone内置的Safari浏览器,Opera Mini的体积非常小,只有100k不到,几乎适用于市面上所有高端低端的手机。在速率不高的GRPS网络上,就有很好的用户浏览体验。我个人就是一个Opera Mini的忠实Fans。Opera在Opera Mini出来(记得Opera Mini应该是2006年出来)之前,已经为多款手机做内置浏览器。而其将普通网页的布局调整为适合手机屏幕大小而不出横向滚动条的布局,就大受欢迎。

这里,我不再深入探讨Opera Mini浏览器的技术。我更多地想谈一下Opera Mini在手机业中带来的一种商业模式。

首先,Opera Mini浏览器是免费的,其中提供服务的中转服务器也是免费的。那么Opera公司提供这款广受欢迎的产品,怎么盈利?我从Opera Mini 2到Opera Mini 3到Opera Mini 4,我发现其浏览器导航首页的链接各不相同,可以说上面每一个链接都非常值钱。而且,我相信Opera Mini会针对不同语言的版本会有针对性地列出对应地区的网站链接。这可是说一种广告模式。不过尚未知道Opera是否在不远的将来加入其他的广告形式。

其次,Opera Mini是一种转接手机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产品。大家都知道手机用户比互联网用户要多上几倍,而如何将这大几倍的用户接入到互联网上来,则是一个非常大的蛋糕。如果说90年代末的浏览器大战再次出现的话,那么手机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接口上必然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场地。那么如何连接手机到互联网,是否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呢?

还有,Opera Mini对待手机的态度是,所有手机都是一个瘦客户端,而很多工作都转移到Opera Mini的中转服务器上来完成,其中转移的部分使用J2ME的MIDlet。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模式。不仅解决了手机机型以及适用性的问题,而且在对软件服务升级上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已经是面向互联网产业的。加入有一天Opera Mini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特定的链接,譬如社交网络或者其他特定的功能,那么这就是非常大的一个用户群。这极有可能是像即时通讯的IM软件一样,可以圈上全球几亿的用户!想象一下,Tencent的QQ吧。

手机产业已经经历了Feature Phone时代,现在还在Smart Phone的高速发展时期,而最后一定会走向所谓的Service Phone。而Service Phone的概念是,手机是一款提供服务的设备,而提供服务的是运营商,或者是随着数据网络速度越来越快,最终转移到互联网上来。而现在互联网上提供的服务会类似的转移到手机用户上。可以想象,现在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应用都转移到手机上来,这是多么大的一块蛋糕。

手机和互联网结合是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下具体操作的是怎么样的呢?是以手机为主,逐渐让互联网企业介入来呢?还是说依旧以现在互联网产业为主,入侵手机呢?对此,不得不关注两个巨头,Google和Nokia。Google以搜索引擎起家,现在统治着互联网广告的市场,但是今年早些时候,它已经吹响了它进军手机市场的号角:以开源的Android操作系统,打造新一代的手机网络应用平台。Nokia,全球最大的手机供应商,其旗下的Symbian操作系统占据了60%以上的手机,而Nokia已经开始推广它的Widsets平台,而且它也开始了进军互联网之旅。毫无疑问两者各自坐拥一方的优势,而虎视眈眈另外一方的地盘。不容置疑,必有一场不见血的大战。

在两中不同的做法当中,Opera Mini似乎选择了中间的一种方式,但是依旧是偏重于互联网的方式。

那么,作为一家手机操作系统的科泰世纪,又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在手机互联网、互联网手机中谋求最好的发展机会呢?手机行业中每一个人又应该如何对待将要来临的改变呢?

Posted in Android, Opera Mini, Widsets, 互联网, 手机 | Leave a comment

为手机疯狂

手机行业,今年有两件大事:

Apple的iPhone iphone.jpg 发布,Google的Android android-phone.jpg 发布。

互联网手机两大行业用户之争

中国的手机数量,已经达到6亿,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部手机。而在大城市里,几乎人手一台手机。互联网用户,目前中国的网民大概是1.5亿左右,是手机用户的1/4。在全世界范围,也几乎是这么一种情况:手机用户要远远多于网民,大概是4倍左右。

手机是消费类电子产品。消费类的概念就是,产品会被淘汰,两三年内换一部手机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据有关预测,单是中国2007年,更换手机就接近2亿部。电脑和电视机也是电子产品,但是电脑和电视机更多是一种工具,更新频率要比手机低。电脑更新频率大概是5年一换,而电视机可能是10年一换。相对来说,手机的更新非常高。

一个粗略的数字是全球手机数量已经是20几亿,且几乎是以每年7亿多在递增。

从用户数量和更新频率的数据看,手机这个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而且潜力是非常大。任何一个公司,都希望能够从这巨大的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Google作为一家最大的互联网企业,统治着一半以上的搜索市场份额。Google更是一家广告公司,它的目标是要将广告买到用户最多的地方或者让更多的用户看到它的广告。毫无疑问,Google已经看到了而且不可能忽视手机行业中潜在的巨大用户群。现在Google通过一款开源的手机SDK进入这个行业,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操作系统(OS)之争

手机中的操作系统,目前流行的可以说是四种OS:WinCE、 Symbian、Linux、Mac OSX。Apple的iPhone用的就是Mac OSX系统,不过Apple的惯例是买硬件而不是主推OS;即使如此,几百万iPhone的热卖使得这个操作系统已经在市场站起来了。Linux之前是Motorola在推广,有很多小公司追随,但是没有哪一款手机真正流行起来,而这一次Google通过Android加入Linux的阵营,必然是大大增强Linux这个操作系统的真正实力。Symbian主要是Nokia在推广,而Nokia雄霸天下的局面使得这款系统是目前手机中用得最多的OS,可以和微软的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相媲美;Nokia并没有加入在Google的Android倡导下的Open Handset Alliance,其必然是要靠着自身已有的市场份额,和其他竞争者争夺领土。而微软的Windows CE虽然源自于非常吃香的桌面Windows,但是尚未能够在手机产业中拿到和桌面操作系统身份相匹配的市场份额。

无论如何,Apple、Google、Nokia、Microsoft这场在手机OS的战斗已经开始了。可以预见,在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里,不会再出现像Microsoft Windows一统天下的局面,最后必然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从目前Google在Open Handset Alliance的结盟情况,以及Google发布Android给社区带来的狂热,还有Google在市场上的表现来看,Google在这场战争中将是不败。狂热追捧的背后是理性的:Java语言的跨平台性,以及Google与各大手机厂商的联盟努力所带来的所有应用跨厂商性,已使得Android架构领先于其他手机架构。

如果说,Microsoft的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占据了全球10几亿的PC;那么Google这个Android很有野心,要统治未来20几亿且以每年7亿多在递增的手机设备。

浏览器之争

Internet Explorer(IE)、Mozilla Firefox、Opera、Safari是目前桌面上几款被广泛使用的浏览器。而很多人应该还会记得90年代末的那场浏览器大战,Internet Explorer v.s. Netscape。IE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而Netscape一落千丈,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从千亿市值跌到几乎一文不值。而Netscape的衣钵继承人Mozilla Firefox近两年组织反扑,才得用新的浏览器框架占据桌面浏览器15%左右的份额。

不过,整个手机设备市场的发展已经使得浏览器的大战燃烧到了手机设备上。热卖的iPhone内置的Safari浏览器,用的是Webkit内核,而Opera Mini也成功地安装到大量的手机终端(注:我本人就是一个Opera Mini的Fans)。Mozilla曾经有个为手机设备开发浏览器的Minimo项目;上个月,Mozilla则正式公布了Mozilla and Mobile的计划。微软的IE浏览器也不会甘愿落后的,必然会随着它的Windows CE进一步扩大它的势力范围。Webkit、Opera、Firefox、IE,谁会是这新一轮浏览器大战的最后微笑者呢?

题外话

中国预计2008年下半年开始营运中国自主产权的3G网络。这必然是2008年手机行业的一件大事,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可能是重新对各大手机厂商进行一次优胜劣汰的洗礼。可能还会有新的公司在这个行业崛起。

如果说Apple的iPhone带来的是用户体验的重大提升,那么Google的Android带来的将是产业的革命,商业模式的革命,这将可能是一场将手机直接纳入互联网行业的革命。

背景介绍

作者本人所在的公司,上海科泰世纪,主要业务是为手机设备提供自主研发的Elastos操作系统。公司的第一款手机已经于10月份量产面世。作者本人的意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带入偏见。

Posted in Android, 手机 |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