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呼机到手机再到……
1997年的时候,可以说是寻呼机到处可见;2000年的时候,还可以见到寻呼机,不过那时手机已经出现在大学生手中了。而之后寻呼机似乎一下子消失了,而手机一下子全冒了出来。到了今时今日,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而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是带着手机上课,而广大农村的农民也是带着手机去下地了。大家都在说笑,说城市里的乞丐都手拿手机了,这就是手机的时代。全国有几亿的手机用户,而手机数量则正在按照上亿的更新率。而2008年见到寻呼机,已经觉得见到怪物了。
寻呼机,是一个能够单向传递短信息的机器。其他人需要寻找机主,先打电话到Call台,报出想说的一句短话,由服务员转发到寻呼机上。机主收到消息后,可以选择回电。这就是单向短信息的机器。
现在无人不知的QQ,也就是原来的OICQ,最早中文名称叫中文寻呼机,是腾讯公司的拳头产品。而腾讯的英文名称叫Tencent,译为中文就是十分,也就是一毛钱。有一个说法,就是马化腾他们最初开发中文寻呼机的时候,就是要做网上的寻呼机,而打算收费为每条信息十分钱。这一毛钱其实也是原来寻呼机的一次寻呼费用,这也正好是现在手机发一条短信息的费用。
寻呼机的消逝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世人,那是一个被淘汰的产品,而现在手机短信息和网络聊天的QQ都赚的盘满钵满,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启示。同样是短信息,手机和QQ的用户数量都已经是上亿用户了,而每年的营收都超过数十亿,这是怎么样的一种规模?而2000年的时候,谁看到这个规模?
这个世界不是独立的,短信息的发展,手机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2000年存在互联网泡沫,而现在2008年互联网则依旧告诉发展,国内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都是互联网公司,而市值都已经超过百亿美元。如果没有网络,就不会有搜索,也不会有网络聊天,也不会有电子商务,而手机短信息很大一部分来自互联网的外延,那么手机短信息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寻呼机是一种单向接受信息的设备,而手机是一种能够双向接受和发送的设备,这就决定了寻呼机被淘汰的必然性。手机现在不仅是打电话发送短信息的设备,手机更是互联网的终端,和PC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获取更多的资讯。随着手机功能的逐渐加强,手机越来越像一个PC电脑,而Feature Phone、Smart Phone、Service Phone等概念,已经把手机和PC的界限慢慢模糊了。而越来越多的PC应用也开始转移到手机上,所以在手机上看到完整的email客户端、浏览器、聊天工具等都已经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手机已经不再是寻呼机的替代物。同样,腾讯的QQ也不再是寻呼机的网络版本。QQ已经是集成了所有互联网上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应用,包括博客、游戏、电子商城、娱乐门户等。手机和QQ的发展可以说是同步的。又或者可以说,手机的发展会跟着互联网的发展,甚至超出互联网的发展。
那么手机后面还会走到哪里呢?Social Networking Mobile?全能智囊?嵌入人体设备?我现在说不上来,隐约感觉手机的进化历程才刚刚开始。
(很久没写这个Blog了,以上是好几个月前写的草稿,现在修改整理一下发布出来。)